关注微信公众号

1、您可在微信通讯录搜索“jzfdclaw”或“建筑房地产法律资讯”,即可关注。
2、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
海辉研究->律师研究->浅议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其防范机制

浅议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其防范机制

电信、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诈骗案件。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当下发案最多、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相对于传统的诈骗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怎样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防范呢?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并非严格的法律术语,也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个独立罪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之前,我国相关制度和学术文献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称谓呈现多元化趋势,如“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短信诈骗”等。2022年9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颁布之后,“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称谓基本得到统一。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等技术手段,实施的远程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相对于传统的诈骗犯罪,电信网络诈骗具有如下特点:

(1)利用电信、网络等技术手段。电信网络诈骗主要依赖电信、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短信群发技术、电话改号技术、木马技术等手段,通过虚拟事实、虚构身份诱骗被害人投资转账或作出错误操作,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受骗对象人数众多,具有不特定性。诈骗分子只要取得受骗人的个人信息或联系方式,就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媒介,在短时间内与多人进行联系,实施广撒网式的诈骗,然后再重点关注缩小范围。

 (3)犯罪过程具有非接触性。在电信网络诈骗中,诈骗分子依托于电信网络技术,与受骗人在虚拟的空间里交流,不受时间、空间场域的限制,是一种背对背的非接触式诈骗。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趋势

尽管我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该类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

第一,诈骗目标由老年群体向中青年群体转移。电信网络诈骗时代,部分老年人不擅长或者不懂网络,而中青年群体的工作、生活、娱乐等与网络密切相关。因此,诈骗分子的目标对象开始渐渐向中青年群体转移,甚至是高学历人才也难以幸免。

第二,诈骗模式由“话术+托儿”转向“话术+技术”的组合。  传统的诈骗主要是线下诈骗,通过“话术+托儿”的方式进行,但现代社会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是“话术+技术”的组合,具有显著的技术性特征。时下,犯罪分子利用AI人工智能,通过拟声技术和换脸,使得诈骗更加隐蔽和逼真,也更容易得手。

第三,诈骗主体由自然人、简单结伙转向组织化、公司化运作。如今的电信网络诈骗常常以组织化、公司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群体的力量实施诈骗。诈骗集团内部成员有着明显的层级划分,分工明确,甚至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和晋升机制。

第四,诈骗地点由国内特定地区向境外转移。电信网络诈骗没有物理边界,部分诈骗分子为了逃避国内公安机关的打击,常常将诈骗窝点向境外转移。暑期档热播电影《孤注一掷》即揭秘了境外网络诈骗的骇人内幕。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机制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打击力度

“两高一部”于2016年、2021年相继出台司法解释,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上下游的手机卡、信用卡等共同犯罪行为,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适用依据。

2.以地方政府为统筹核心,加强关联行业的监管治理

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实施离不开金融、通信、互联网的技术和服务。因此,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中,各关联部门应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之下,负责本行业领域的反诈工作,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3.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源头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行为

保护好个人信息是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源头因素,应加强对信息泄露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向社会公示处罚结果,增加其违法成本,强化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4.加强跨境合作,共同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我国应更加积极地与境外政府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建立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平台,实现情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5.丰富反诈宣传形式,提升市民防诈意识

通过短视频形式在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有较多受众的平台开展反诈宣传,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反诈预警劝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