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的收费就是律师的收入吗?
“李主任,我一样的法律服务需求,为什么不同律所、不同律师报价差异那么大,有时甚至相差一个零呢?”
“王律师,我一个案子律师费付了十几万,这钱是不是全进你们律师口袋了啊?你们律师收入真高啊?”
……
在我们律师日常工作中,这样的疑问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当事人拿到报价单时,会下意识觉得 “律师赚钱轻松”——仿佛聊聊天、出出庭、改改合同、写写文书,就能拿到高额收入。事实真是如此吗?
笔者从事律师工作已有22年、担任律所主任也已15年,对律师的收费和收入这个话题应有一定发言权。今天想和朋友们坦诚算笔 “明白账”,让您清楚每一分律师费的去向。全世界、全中国,委托人支付的每一笔律师费,至少要覆盖 “三重成本”——国家行业税费、律所运营分摊、律师个人成本,最后剩下的才是律师个人收入。
一、第一重成本:国家行业税费——必须交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无论律所业务多少、律师办案忙闲,都得按法律规定或行业要求承担各种税费。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国家和地方收取的税费,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城建教育费附加税、垃圾费、残疾人保障金等;二是律师协会收取的会费,即律师协会每年收取的律所团体会费和律师个人会费。
上述税费中,增值税是大头。根据规定,律所增值税同样分两种类型: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年营收超 500 万元的律所核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6%;对于年营收≤500万元的律所则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所以说,增值税的巨大差异就是大所与小所的 “报价分水岭”之一。
增值税税率差异是小所的政策红利,也是 “小所能报低价”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律所普遍呈现“小而散”格局的重要原因。当然,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发票不能抵扣,这其实也是直接增加了委托人的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委托人会根据不同的发票对律所的综合实力等作出判断,这样的“标签”对小规模纳税人在各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言于此,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对比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差异,只是努力客观解释法律规定。大所和小所都是相对而言的,大所也是由小所发展而成,用大所和小所这样的表述,也只是为了叙述方便。适合才是最好,笔者并无任何贬低小规模纳税人和小所的意思,请广大同行理解。
除了上述增值税外,律师成本中还有一块更大的 “必扣项” ——个人所得税。律师的个人所得税和其他行业并无本质差异,都是税率随收入递增,收入越高税越多。但是,律师行业有其特殊性,我国目前并无专门的律师行业会计准则,导致律师大量实际产生的成本无法在税前列支。对此,网络上关于对律师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吁铺天盖地,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详细阐述,此处不作赘述。
不同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占律师收费的比例其实无法统一评估,各地、各律所、各律师差异也很大。但是综合税率,即一家律所缴纳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总额占营收的比例,笔者认为一般纳税人律所可能要达到15%左右才是相对“安全”的。
除了上述税费外,律师还有 “执业入场券”的费用。根据律师法的规定,律师必须加入律师协会才能执业,并且需每年通过年度考核(俗称年审)。年审当然需要缴纳会费,没有年审章自然就不能办案。以华东某中等城市为例,该市律师协会规定,除每家律所要根据规模大小,分1万元/所和2万元/所两档每年缴纳团体会费外,每位执业律师每年还要缴纳个人会费2500元。
“律师会不会出错?出错了怎么办?”除了上述税费、会费外,有些律所为了应对执业风险,除了当地律师协会购买的保险外,还会自行购买 “执业责任险”——若因律师过失(如证据原件丢失等)导致当事人损失,保险公司会赔偿。
关于律师责任问题,这里面还有一块无形的、难以估算的风险成本,即合伙人律师的无限连带责任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律所大多是合伙制。根据规定,合伙人对律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懂的都懂,这个责任对合伙人意味着多大风险?随着律师行业竞争的加剧,很多地方出现了律师不愿做合伙人的情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什么律师不愿意当“老板”、做“领导”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合伙人可能存在的无限连带责任这一巨大风险。
“必须交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言于此,大家都会估算出,一般纳税人律所的上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本,就约占律师费的20%左右——简单说,若您支付了 10 万元律师费,首先就有大概2万元要 “优先划扣” 给税务局、律协、保险公司等机构。
律师行业现在到底是不是一个能挣钱的行业?笔者根据2024年海辉年会的发言,写成文章《“经济红利”已结束,律师职业还值得选择和坚守吗?》,被很多法律自媒体转载,有近百位全国同行添加笔者微信进行交流,这说明文中的主要观点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同。但是,现在很多影视剧中(如《无所畏惧2》)涉及律师业务和收费的剧情都严重背离现实,以种种情节抹黑律师。还有,在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一些律师同行开口一个案件收费几十万几百万,一年个人收费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这些同行如果不晒出自己的税单,我是断不相信的。“吹牛”也是要“上税”的,这些不负责任的“吹牛”不仅误导公众,最后也会“害”了自己。
二、第二重成本:律所运营成本 ——您看不见的办公开支,全在律师费里
在影视剧里,律所的办公室往往“高大上”。您会看到前台、接待室、会议室、茶水间、档案室和专属工位——这些 “专业形象” 背后,其实都是律所实实在在的运营成本。作为一家单位,无论规模大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律所一样不能少。
1. 办公场地:律所最大的 “专业成本”
办公场地的装修投入、房租、物业费、水电费等是律所最大的固定开支。核心商务区的写字楼、普通商住楼、路边店、居民楼,各种成本自然会相差很多。大所往往对此要求会比较高,由此带来相关成本的水涨船高。
2. 人员开支:“看不见的团队” 要养
您对接的可能只是一到两位承办律师,但背后有律所整个团队在支撑:行政团队负责预约、接待、档案管理;财务团队负责做账、开发票、缴社保;运营团队维护公众号(像海辉官微多年坚持 “日日更新、篇篇原创”)、组织公益普法;还有合规专员负责案件审查,避免利益冲突等,这些费用最终都要从律师费里支出。
3. 运维开支:律所不仅是“律所”
除了房租和人员费用,律所还有很多 “看不见的钱”:业务档案要长期保存,需专门的档案柜和电子系统;每年要做财务审计,确保账目合规;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要不断更新,还有接待客户的茶水等等。律师不仅是律师个人的执业平台,也是律师共同的家园,由此产生的律所品宣、团建、文化、教育、培训、福利等都是不能少。一次年会、一次旅游、一次体检、一次活动、一本杂志、一个信封、一张纸、一杯水……这些看似零散的费用,积少成多都是不小的成本。
言于此,就要提及律师行业内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提成比例。律所的上述两部分成本,必然要转移分担到每位律师头上,律师个人的收费要根据律所的规定,优先扣除上述律所的成本分担,余下的才可能是律师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律师个人的收费和律师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比例就是所谓的提成比例。
因为各律所定位不同,运营成本完全不同,各律所的成本分担方式和模式也是千差万别,导致各律所的提成比例差异极大。据说,有些办公在居民楼的小规模纳税人律所提成比例可达百分之九十,而有些红圈所的提成比例连百分之三十都不到,即律师个人创收一百万,自己可支配的收入可能只有三十万,所以在律师业内人看来,相同的法律服务需求,不同律所的报价有时会相差一个“零”就再正常不过了。
三、第三重成本:律师个人成本 ——硬件、经验、资源、时间的背后都是“钱”
根据提成比例,律师个人的收费扣除律所成本分担,余下的是律师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个收入是不是就全是律师的净收入了呢?有些朋友认为 “律师只在开庭时忙”,但实际上,律师的 “隐性成本”——硬件、经验、资源、时间的投入,才是律师个人最核心的成本。委托事项都是由具体律师完成,律师团体和个人的成本看不见摸不着,却对服务质量和工作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1. 硬件装备:执业办案的 “必要开支”
律师办案离不开 “专业装备”,这些成本都要律师个人承担。比如交通工具,频繁跑法院、客户,几乎人人有车,油费、保养、停车费都是律师个人的常规开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仅仅是工作条件,也是承接业务之必需,律师似乎有时候还真的需要“西装革履”的同时配上“豪车”,而这又加剧了社会对律师职业的误解。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励,专业领域越来越细分,单打独斗的律师服务越来越没有市场。现实中,有些律师还会聘请秘书、助理、驾驶员、专家顾问等,这些费用当然也是律师的执业成本。
2、技能经验:好律师“熬”的成本
有人说,好律师是“熬”出来的,就是说从一名执业律师成长为一名优秀律师,需要大量的付出和长期的积累,所以世界各国都以执业年限作为评价一名律师的重要标准。可工作经验的积累不仅仅需要时间,还需要终身学习、不断精进。仅以笔者为例,自己专注的业务领域的专业书籍、资料、数据库基本是应有尽有,这一块每年的投入就是好多万,还有不停到各地参加专业学习、参访交流等等,每年又需要投入好多万。司法部发布称,全国律师总数已达八十五万,后年即可实现“百万律师”大国。在“经济红利”消退的律师行业,青年律师生存会更难,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
3. 综合能力:“资源”的费后都是成本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仅懂法律,可能做不好律师》,大意是懂法律只是一名合格的律师,优秀的律师还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和丰厚资源。这个资源和成本不仅在营销端,还在于服务端。试想,如果您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还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客户对接到融资资源,那客户的满意度肯定大大提升。越高端的客户、越疑难复杂的服务需求,对律师的综合能力和资源要求越高,而律师要做到这些,长期的投入成本也是不言而喻的。《无所畏惧2》中,三位刚执业的律师成立一家新律所(合伙人最低执业年限是三年,我不知这家律所是如何合法成立的),从常规的法律顾问、合同借贷,再到集团破产重组,从刑事辩护,再到专利知识产权,个个精通,案案出彩,这样的情节只有影视剧中有了。
4. 时间成本:律师最值钱的 “成本”
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律师最核心的成本是时间——同样一个小时,用来给您办案,就不能接其他业务,可能还会带来机会成本。有人会说,AI会极大提升律师的工作效率,甚至能代替律师。AI正在颠覆各行各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一个案件、一起服务需求完全相同。而律师不仅是西医,更是中医,这才是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律师永远不可被代替。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每一起具体服务上,法律服务永远无法实现完全的标准化,而这正是律师的独特价值,这一点也决定了律师永远缺的是时间,时间才是律师最值钱的 “成本”。
算完这三笔 “明白账”,您大概能懂:律师费从不是律师“轻松到手的收入”,每一分律师费里都藏着合规运营的底线、律所运转的支撑,还有律师为专业兜底的投入—— 这是纳税时的刚性支出,是办公室里的一盏灯、一张纸、一杯茶,是律师外出的油费,是啃专业书的深夜……
“我懂您的顾虑,您信我的专业”,愿委托人的每一份信任、律师的每一份付出都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