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1、您可在微信通讯录搜索“jzfdclaw”或“建筑房地产法律资讯”,即可关注。
2、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
海辉研究->海辉普法->选择赠与和遗嘱处理财产的不同场景

选择赠与和遗嘱处理财产的不同场景

生活中,父母想给子女房产、存款时常陷入两难:现在过户,怕子女拿到财产后翻脸不认人?等去世由子女继承,又担心遗嘱无效、亲人反目?

3年前王先生的母亲当着全家人的面把房子口头“许诺”给小儿子王先生,却因未签协议、未过户,离世后其他子女激烈争夺,价值300万元的房产最终按法定继承分割,王先生最终只拿到1/4!这场亲情与法律的碰撞,撕开的不仅是家庭裂痕,更暴露出无数家庭在财产传承中共同的迷茫——父母想将毕生积蓄交给子女,究竟该趁早过户,还是留待身后继承?

这样的困惑每天都在上演。苏州的张女士为女儿婚前购房纠结不已:若现在过户,房产属于女儿婚前财产;若等百年后继承,女婿可能分走一半。而在盐城农村,老周将祖传的老宅赠与外村女婿,却因宅基地政策限制,险些让百年祖产流入外姓……这些真实故事背后,是《民法典》实施后普通人不得不面对的法律抉择。

遗嘱和赠与是财产处理时常见的两种方式,那么,当我们在处理财产时应选择那种方式才更合理呢?本文结合《民法典》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考量实践中财产所具有的不同特性,为财产处理方式的选择给出恰当的建议。

一、什么是赠与和遗嘱

(一)生前赠与——"现在立刻给"

特点:好比网购付款后立即发货,东西马上归对方。

法律规定:

1. 签协议并实际交付后,财产就属于对方了(房子要办过户手续);

2. 特殊情况能反悔:比如对方打骂老人、不履行赡养承诺。

风险点:一旦赠与生效,除非出现对方犯错等特殊情形,否则不能要回来。

举例:王大爷把房子过户给儿子结婚用,结果儿子拿到房后不管老人,王大爷可以起诉撤销赠与。

(二)遗嘱继承——"等我走了再给"

特点:像存钱罐上的密码锁,人去世后密码才生效。

法律规定:

1. 必须写清楚给谁、给什么(不能写"存款都给对我好的人");

2. 要给未成年子女、无收入配偶留足生活费;

3. 手写遗嘱必须每页签名写日期。

风险点:如果写得不规范(比如没写日期),可能被认定无效。

举例:李奶奶自书遗嘱把房子给孙女,但没写年月日,其他子女起诉后遗嘱被判无效。

二、什么时候该选生前赠与?

场景(一)子女结婚急需房产

案例:张女士想给女儿婚前买房。     

1. 生前过户:不动产证上写女儿名字,属于婚前财产;

2. 立遗嘱:若女儿婚后继承,房子可能变成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063条(婚前财产认定规则)。

场景(二)避免财产贬值

案例:老周有辆价值50万元的汽车,3年后可能只值20万。

1. 现在赠与:马上完成车辆过户;

2. 去世后继承:继承人得到的可能是贬值后的旧车。

场景(三)防止子女争夺财产

案例:陈老伯把祖传字画赠与信得过的二儿子并公证,其他子女不能再争夺。

三、什么时候该立遗嘱?

场景(一)再婚家庭保障

案例:徐州的陈先生二婚后,与现任妻子共同生活了10年,现任妻子与前夫育有一女儿。陈先生婚前有一套个人房产,一直由亲生儿子打理,陈先生也曾表明这套房产是留给儿子的。2022年陈先生突发疾病去世,因未立遗嘱,家人在处理陈先生的婚前房产时产生了纠纷,儿子认为这套房子是其父亲默认给自己的,现任妻子和继女则认为儿子的主张没有证据证明,这套房产应该按照法定继承来进行分配。

1. 按法定继承:房产需由现任妻子、亲生儿子、继女(共同生活形成抚养关系)共同继承;

2. 若立遗嘱:若陈先生生前立遗嘱写明“婚前房产由亲生儿子单独继承”,根据《民法典》第1133条,可完全排除配偶和继女的继承权。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53条(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规则)。

场景(二)防止子女挥霍

案例:赵总担心儿子赌博,选择:

1. 立遗嘱:写明"儿子35岁后才能继承公司股权";

2. 若生前过户:儿子可能立即变卖股权。

场景(三)保留居住权

案例:吴爷爷把房子过户给孙子,但约定自己可以住到去世,需到房管局办理居住权登记(民法典第366条)。

四、律师提醒与建议

1.口头赠与无效

案例:老孙多次说"这车给你",但没过户,老孙去世后子女不认账,法院判决归法定继承人。

2.微信遗嘱无效

案例:王阿姨在家族群发消息"存款都给小女儿",因不符合自书/代书遗嘱形式被判无效。

3.债务连带风险

案例:老李去世前3个月把房子赠与儿子,债权人成功撤销赠与,用房子还债(民法典第538条)。

你的情况

推荐方式

操作要点

想马上给子女婚房

生前赠与

签订书面协议并公证

有多个子女想差别分配

遗嘱继承

采用公证遗嘱+录像

想给财产但怕失去控制权

遗嘱继承

配合设立居住权

受赠人有不良习惯

遗嘱继承

附加继承条件(如年满30岁)

财产容易贬值(车、数码产品)

生前赠与

立即交付并保留转账/交付记录

直系亲属间赠与房产免征个人所得税,但需交契税(通常为3%-5%);遗嘱可在公证处免费办理遗嘱保管,防止丢失;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只能赠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遗嘱继承也需符合以上条件。

选择处置方式需综合考量财产类型、家庭结构、当事人年龄、健康状况等多重因素。建议500万元以上资产处置应当进行专项法律风险评估,必要时采用"赠与+遗嘱"的双重保障机制,实现风险控制与权益保障的最优平衡。例如:现在过户房产给儿子,但立遗嘱说明“若儿子不赡养我,由女儿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