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1、您可在微信通讯录搜索“jzfdclaw”或“建筑房地产法律资讯”,即可关注。
2、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
关于海辉
关于海辉->关于海辉->“成长”是这一年的关键词

“成长”是这一年的关键词

编者按:祥龙腾飞辞旧岁,金蛇狂舞迎新春。在乙巳蛇年行将来临之际,海辉官微推出“海辉人的2024”系列,以青涩的文字记录海辉人的平凡时光,用真实的语言记忆律师工作的酸甜苦辣!

本系列第八期推出的是实习律师金南的文章。2024年,她从西北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后,回到家乡,加入了海辉所。初入职场,她难免有困惑和焦虑,但这是“成长的烦恼”。她说,要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

去年的这个时候或者更早一点,我还在看着《令人心动的offer》里年轻漂亮的男男女女,憧憬日后光鲜亮丽的律师生活,如今真正涉足这个行业约莫一年,我初步体会到这份offer背后的个中滋味——酸甜苦辣,俱而有之。

大学四年里我被优绩主义裹挟,忙于各种“内卷”,毕业后种种经历才验证了那句话“人生是旷野”。但问题是,在旷野中摸索,真的比在跑道上竞速容易吗?并非如此。就像一个习惯玩单机游戏的人,被扔进了一个系统复杂的开放性大世界,虽有善良的npc引导,但更多地需要自己去慢慢探索。在这款“lawyer养成系统”里面,我的初始属性实在太低了,面对一个个新手任务,也常常面临“卡关”的难题。

比如,且不说如何和法官沟通、如何接待当事人、应对当事人的咨询了,一开始和带教老师沟通,我都有些紧张,会打很多腹稿(后来发现他是超级和善的人);刚进所里很害羞甚至不敢跟同事打招呼;跟同龄朋友吃饭聊天,对方惊呼:“我感觉你平时说话比较弱气,怎么当律师呢?”

这也是比较困扰我的一点。我的长处可能更多在文字写作方面,在沟通表达、待人接物方面太过稚嫩。于是,我开始尝试做出一点一滴的改变:锻炼说话时的“中气”、提高音量,会在一个人的时候自言自语,试图提高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慢慢改掉说话时“嗯……这个……”“应该……”“可能……”的表达习惯,换成相对肯定的语气;努力改掉我的“宅”属性,去接触、认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

当然比起专业能力,以上种种也许只是锦上添花,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严谨的专业思维才是真正吃饭的“家伙”、立身的根本。我也在实务中慢慢摸索、提升,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我的带教老师秦律师对我的提点和指导。除了具体经验方面的指引,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修改合同、起草文书时,我有时仅仅拘泥于完成交待的任务,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每当这时,秦律师都会提醒我,要更多地体察客户的需求,进一步预判可能的风险,努力做到“想客户之未想,解客户之所急”。“不然当事人为什么要请律师呢?”此后,我要求自己更多地运用专业技能、法律思维,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专业意见和服务,努力践行“急人所急,精益求精”。

“成长”是这一年的关键词,从恐惧社会、恐惧未知,到硬着头皮跨出第一步,我渐渐发现“真正值得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但是,不确定性仍然是挥之不去的存在,尤其是律师这个具有特殊性的行业。法律服务是律师的产品,然而律师的角色复杂,既是产品的提供者,更是“产品”本身,承担着从生产、包装、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这种多维度的角色,使独立律师本质上与创业无异。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行业中,我们不仅要在法律领域不断深耕,还需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改变就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律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这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AI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给律师业带来的压力史无前例。无论哪行哪业,“容易被替代”永远是人们焦虑的源泉。在这个万物都可以代码化、标准化的时代,我究竟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答案或许尚不明确。但比起无谓的焦虑,我更加相信行动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的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什么都不做却一定会止步不前。展望新的一年,我计划从加强复盘和思考、增加文字的输出量做起,因为“字斟句酌处,亦是与心推敲时”。去年一年中,我在海辉公众号发表了四篇文章,很幸运的是,有同行因此知道了我,使我得到了交流的机会,也有人因此添加我咨询法律问题。这种被看到的喜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激励着我。

我尚且年轻,人生长卷才刚刚落笔,还有无垠的空白等待着我去描绘;在“人生online”的这一场游戏中,前方还有广阔的大世界等待着我去探索。希望新的一年里,我能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