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管社山庄,不一样的风景
秋意渐浓微风凉,时而又觉夏未央,这样的季节其实是最好的徒步时机。
海辉徒步多年坚持,城区周围的热门徒步线路大都已多次打卡,反复光顾了。本周的海辉徒步,避开人流如织的尚贤河、金城湾、渤公岛、长广溪等地,来到小众的管社山庄。
管社山庄地处太湖、蠡湖、梁溪河交汇处,西起管社山,东靠犊山大坝,南到万顷堂,北至环湖路,总用地面积约43.4公顷。
我们从环湖路大门进入,在停车场集合,应该是向左还是向右走,海辉小伙伴纠结着……
山庄沿湖而建,山水相依,一条主园路贯通全园,我们就沿着主园路向左走起吧。
向左行至五分钟,就来到渔人码头。渔人码头是蠡湖风景区连接太湖十八湾风光带的重要节点,曾经是无锡首个体验式湖畔商业集群,突出了“风景里的休闲商业集群”的设计理念。
遗憾的是,随着太湖禁捕和湖水治理,热闹繁华的渔人码头商业街区内要么大门紧锁,要么荒草萋萋,明显没有了昔日的风光。
记得当年,游人们都会在此包船游湖,在游船上赏湖景、尝湖鲜,体验太湖渔家的生活,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
没有了渔船渔民的来来往往,没有了商业经营的熙熙攘攘,倒是给钓友们提供了绝佳的钓鱼场所。看着眼前的湖光山色,呼吸着清新的湖畔空气,静静等待着鱼儿上钩,真的是好不惬意。海辉小伙伴一边行进着,一边交流着,太湖是无锡的名片,渔文化也是无锡文化的特色之一,也许若干年后,城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又会将这里恢复成真正的“渔人”码头,发扬真正的“渔”文化。
管社山庄是无锡最有名的赏荷之地。湿地中的木栈桥、亲水平台把各类湿地串连成线,也将几片荷塘连接起来。这个时节,自然已无法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尽管眼前只有“残花败叶”,但夏季荷花怒放的美景似乎如在眼前。
如果说向左我们看到了现状,那向右我们会看到历史。沿着主园路向右,我们看到了万顷堂、虞美人崖、驻美亭、万顷古渡、思源亭、梅园水厂工业遗址、杨家祠堂、镇湖庵等古建筑群,景色秀丽、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管社山庄真的是被无锡人忽视的好景点。
山庄内的杨氏祠堂,临山面湖,相传为明末清初隐士杨紫渊隐居之地。他钟情山水,筑别业于管社山,自号管社山人,其后裔于民国年间在此建杨氏祠堂。
万顷堂、驻美亭、古渡口,是上世纪初期太湖景区开发留下的古建筑、古遗址。新中国成立后,管社山成了无锡最早的自来水厂——梅园水厂的所在地,当初的取水口及部分厂房现已成为工业遗产,为管社山庄增添了历史人文内涵。
历经两个小时的徒步,我们登上了万顷堂。1915年,无锡四大家族之首的杨翰西等人游管社山,看到面对万顷太湖的古庙宇倾圮、神像凋残,众人慨然认捐重建。于次年3月建成,命名为万顷堂,自然是取能看到万顷太湖之意。
走过几十级台阶,登上万顷堂,万顷太湖、湖中诸岛、点点帆影,尽收眼底。此情此景,正如袁世凯二公子袁寒云1916年雨游太湖所联那样:几席三山,万顷波涛凝海上;湖天一阁,重阳风雨是江南。
登高才能望远,坚持才有收获。海辉徒步坚持多年,小伙伴们可谓看遍无锡美景、尝遍无锡美食了。今年的重阳节到来之际,选择管社山庄徒步、再登万顷堂眺望太湖真的是最佳的选择!